他創新“三三一”工作制、造林成活激勵機制,讓石頭山里長出森林;他帶領林場職工不斷拓展綠色生態產業,將林場周邊村民納入林業產業鏈,綠起來還要富起來……他就是山東省淄博市原山林場黨委書孫建博。近日,記者來到原山林場,采訪了這位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三位“林業英雄”。
“綠起來是林業人的使命”
經過幾代林場工人的努力,730種植物在這里扎根,上百種鳥類在這里安家落戶。
走在原山林場羊腸小道上,滿眼是綠,低頭一瞧,樹根就裸露在不足10厘米厚的土層上面,像是白色石灰巖之間“插”著一棵棵樹。“這林子是在石頭縫里長大的!”孫建博說,原山山脈大多是石灰巖地質地貌,地表多數是裸巖,生態脆弱。如果處理不當,就會陷入山窮水枯、林衰土瘦的惡性循環。
“林場剛建成那時,山頭都是光禿禿的。”今年75歲的原山林場退休職工段新安回憶,林場新職工的第一堂課就是學栽樹,在石坡上鑿坑種樹,從懸崖上取水滴灌。遇上干旱年份,還要在陡坡上排成之字形,100多號人手拉手接力往山上傳水。
“下雨天,別人往家里跑,我們往山上跑。”段新安當年跟著工友趁著雨季,左肩扛著镢頭,右肩扛著樹苗上山,就在這片石頭縫中挖坑、填土、澆水。“多栽樹多活樹,讓大山早點綠起來!”
“綠起來是林場人的使命。”孫建博說,以前林場植樹缺乏機制保障,年年栽樹不見成林。他在場部機關創新實行“三三一”工作制,即三天辦公、三天造林綠化、一天休息。把宜林地分段編號,每人承包一塊,包期3年,驗收成活率達到85%以上年底發獎金。有了激勵機制,新植樹木成活率一下提升到了90%以上。
孫建博說,經過幾代林場工人的努力,昔日的荒山禿嶺變得郁郁蔥蔥,森林覆蓋率從2%提升到94.4%。730種植物在這里扎根,上百種鳥類在這里安家落戶。原山林場好生態改善了小氣候,這里的年降雨量比附近城市和平原高15%以上,且呈逐年增長態勢。“原山森林植被的水源涵養能力比60年前提高了40倍,近5萬畝森林就是一座巨大的綠色水庫和森林氧吧。”
三分造林七分管。“山不僅要綠起來還得守得住。”孫建博說,“這片林子長起來不容易,就像拉扯小孩一樣,樹小的時候怕長不活,活了又怕放牧的牛羊給吃了,如今最大的威脅就是火災。”
為此,林場每年有上千萬元的資金投入到森林防火和生態管護中。原山林場還組建了山東省第一支專業防火隊,在全國率先裝上雷達探火系統,連續為周邊鎮、村(社區)配備滅火機等物資2000多臺套,提供相應的技術和人員培訓。到今年,原山林區內已經實現21年零森林火災。
“不僅要保護好森林資源,還要創造更多財富”
森林生態是個寶庫,只要把森林管護好、發展好,就會不斷裂變出龐大的生態產業來。
山綠了,人卻依然是窮的,原山林場還多了個“要飯林場”的稱呼。上世紀80年代,原山林場被確定為“事改企”首批試點,“斷奶”讓職工生產生活一度難以為繼。原山人不得不走向市場“找飯吃”,奶牛場、冰糕廠、印刷廠等一批與林業無關的項目紛紛上馬。到1996年,多數企業因經營不善虧損破產,林場陷入困境。
累計負債4009萬元,職工13個月領不到工資,126家有名有姓的債主輪流上門討債……這是1996年12月31日孫建博走馬上任原山林場場長時面臨的“爛攤子”。
“正常人都管理不好,孫建博一個殘疾人能管好?”當時,從黨員干部到職工群眾不乏這樣悲觀的聲音。孫建博幼年因病致殘,走路要靠拐棍。“林場找不到出路,心中的焦慮真比自己身體傷殘的痛苦還大!”孫建博說,“靠要飯過日子,只會越來越窮,必須闖出一條新路來!”
孫建博拄著拐杖、拖著一條病腿幾乎走遍了原山的溝溝嶺嶺,他敏銳地發現,位于城市近郊的原山林場是發展森林休閑旅游的絕佳場所。“讓綠色趕走貧困,綠色才會永不褪色。”孫建博認為,“綠起來與富起來絕不是對立的,我們既要綠又要富,不僅要保護好森林資源,還要創造更多財富。”
1999年6月1日,山東省第一家森林樂園在原山林場開業。僅用一年時間,原山森林樂園便收回了所有的投資成本。在這之后,民俗風情園、鳥語林、滑草場也陸續建立起來,原山林場改變以門票收入為主的經營模式,轉變為以餐飲、住宿、娛樂為主的多元化經營模式。今年“五一”小長假,原山成了淄博市民乃至山東省旅游愛好者的熱門目的地。
“森林生態是個寶庫,只要我們把森林管護好、發展好,就會不斷裂變出龐大的生態產業來。如今,原山林場正不斷拓展綠色生態產業。”副場長王延成說,“我們現在不僅在林場種樹護林,還把綠色帶到了城市。”原山林場成立綠化工程有限公司,公司從單一的道路綠化,逐漸向廠區綠化、校園綠化、廣場綠化、高速路綠化拓展,每年承接工程資金規模上億元。
目前,原山林場實現了由經營景點到經營品牌的跨越,擁有一處森林公園、一處濕地公園、一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兩個旅游度假區和五家星級賓館。產業大發展,讓原山林場成了“綠富美”。
“鄉村振興,生態振興尤為重要”
不少職工家庭兩代甚至三代人都是原山育林人、護林人,艱苦創業精神代代相傳。
“孫書記身體不太方便,但信念堅定,自強不息,付出了常人幾倍的努力,帶領原山林場取得了巨大的發展成績。這是一個共產黨人的擔當!”王延成說,孫建博20年來代管了4家瀕臨倒閉的事業單位,使近千名職工得到了妥善安置,累計為社會提供就業崗位近萬個。
“林業英雄不是給我個人的,這是給全體林業人的榮譽稱號。”孫建博說,從第一個林業英雄馬永順再到第二個林業英雄余錦柱,生態藍圖接力到了我們新時代林業人手里,要一代接著一代畫,一茬接著一茬干。
在原山的如月湖濕地公園,群山環抱之中,有一座紅色古樸的建筑很是顯眼。這是原山林場艱苦奮斗紀念館。紀念館以大量珍貴的圖片、實物資料,講述了原山建場60多年來在資源保護、深化改革等方面的發展歷程。
“事業是大家共同干起來的,每一個林場人都可以在紀念館里對號入座。”紀念館講解員“80后”劉芳是“林三代”。“原山林場是我們的大家庭,我們在不斷學習,創新工作。”劉芳說,現在很多外鄉年輕人被“原山人”的標簽吸引,每年招聘都很火爆。
孫建博說,原山林場能有今天,靠的是艱苦創業這個法寶,第一代林場人每人植樹超過10萬棵,現在有不少職工家庭兩代甚至三代人都是原山育林人、護林人。原山林場在實踐中形成了“一家人”理念:一家人一起吃苦、一起干活、一起過日子、一起奔小康、一起為國家做貢獻。林場職工年均收入由1996年底的5130元提高到2017年的6.4萬元。
孫建博對于個人發展,看得很淡。曾有一位旅游公司老板開出百萬元年薪想挖走孫建博,他也多次有過到省直部門任職的機會,但他都婉言謝絕了。“我愿變成原山一棵松,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原山。” 在孫建博看來,原山林場要做的還有很多。
如今,孫建博正謀劃鄉村振興戰略大背景下原山林場發展的新篇章。“鄉村振興,生態振興尤為重要。”孫建博說,讓鄉村生態宜居、確保鄉村振興的底色,這方面原山林場要走在前列。
根據他的設想,原山林場將做大做強生態綠化產業、林下經濟產業,發展“互聯網 產業”,到2020年基本實現現代化林場的奮斗目標,力爭實現綠色產業產值再翻番。
“你看地圖上林場周圍67個自然村,我們要帶它們加入林業產業鏈一起奔小康。”孫建博說,他準備發起成立林業合作社,帶動周邊村民一起發展,近期先在5個村子進行試點。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