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關心森林療養能不能賺到錢,政府關心森林療養能不能形成產業,如何盈利一直都是大家共同關心和疑惑的問題。現階段,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森林療養都還不夠成熟。反應在經營方面,就是單純依靠森林療養,不容易實現盈利目標。為了實現盈利,目前有兩種策略,一種是將森林療養與水療、泥療等替代治療方法橫向結合,發展異地替代醫療,德國的療養地醫療大約就是這種模式;另一種是將森林療養和森林旅游、森林體驗縱向結合,這可能就是以四川和湖南為代表的“森林康養”策略;不同的是療養地醫療是成功模式,而森林康養策略尚在探索之中。
最近森林康養工作很紅火,我們也參與了部分地區森林康養產業發展規劃的編制工作。有時我們會反思,“是不是森林療養概念太小了,將來會制約產業化發展空間”。但是轉念一想應該不會,以我個人的實踐經驗,森林療養的概念不是太小了,而是太大了。我們所提倡的森林療養,包含了保健、預防、康復和治療四大醫學領域,任何一個領域都有做不完的工作和挖掘不盡的盈利潛力。如果建立一套針對胎兒、嬰幼兒、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等不同目標群體的森林療養課程,明確每種課程的手法和效果,同時區分預防保健和康復治療目標來建設森林療養基地,森林療養會很快完善和成熟起來。
我們接觸過很多準備發展森林療養的企業經營者,據我觀察,大部分人只是做好了賺錢準備,至于如何開展工作卻絲毫沒有準備。一些朋友明明只有很小的一塊林地,卻希望打造成為集森林體驗、森林教育和森林療養于一體的綜合體。實際上,大家都在有意無意的向“森林康養”方向走。在我看來這是缺乏清晰地定位,這種貪多求大的做法對后續經營管理是致命的。簡單不一定就不能盈利,以臺灣的食養山房為例,這只是一家以森林為依托的禪文化主題餐廳,但需要提前三個月才能預約成功,又何愁不能盈利呢?森林療養也是一樣,現階段亟需往深度做,而不是向面上攤。
路是走出來的,不是說出來的。領導經常批評我是“空想社會主義”,不過森林療養如何產業化發展,這確實需要大家一起來探索和實踐。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