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威虎山雪村景點簡介
清晨,炊煙裊裊的小山村,依偎在寬廣壯美的林海雪原深處,飄忽不定的“大煙炮”,卷起漫天的雪花,把天地之間變成白茫茫的一片,這就是“威虎山雪村”,一個遺落人間未經雕琢的冰雪童話世界。
“威虎山雪村”位于黑龍江省東南部的“威虎山國家森林公園”內(東經129.193726北緯45.094428 ),長篇小說《林海雪原》和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中的英雄楊子榮追殲殘匪的故事大多發生在這塊土地上,“威虎山雪村原來是柴河林業局的衛星林場,距離牡丹江市區112公里,這里的降雪期長達7個月,由于受太平洋暖濕氣流和西伯利亞寒流的共同影響,每年累積降雪厚度達2米,獨特的小氣候造就了隨物賦形雪檐,千姿百態的雪簾,變化多端的雪蘑菇,只有到了這里,才能領略到的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的冰雪奇觀。
驅車前往雪村,公路上一片銀白,公路兩側半米高的雪墻引領著你的路途,雪,白的讓你看不出有一點瑕疵,蔚藍的天空,是那么的純凈,真想站在空曠的雪野里大聲的對著遠山呼喚,對著藍天白云呼喊……
進入雪村道路兩側,在一米高的雪墻上,兩排紅紅的燈籠與白雪遙相呼應,顯的那么喜慶,居民區的房舍覆蓋著積雪,像一床床厚厚的棉被,房檐卷曲的雪簾顯的那么調皮,猶如奶油冰激凌,似童話世界般夢幻,遠遠望去,在雪白的世界里,幾處裊裊炊煙顯現出山區特有的溫柔浪漫,到了這里宛如到了北極,看到了愛基斯摩人的雪屋,這里就像圣誕老人的故鄉,好一派北國風光。
這里,隆冬季節幾乎日日飛雪迎賓,擁著層層疊疊的積雪,百余戶的居民區猶如一座相連的“雪屋”,房舍隨物具形的積雪在風力的作用下其狀好似奔馬、臥兔、神龜、巨蘑……千姿百態,仿佛是天上的朵朵白云飄落。從初冬冰花乍放的清晰到早春霧淞涓流的婉約,無時無刻不散發著雪的神韻,因此被攝影人親切的稱為:雪村。由于雪村處在“威虎山國家森林公園”內,所以也叫:“威虎山雪村”。
雪村人在自家掛起大紅燈籠,潔白如玉的白雪在大紅燈籠的伴隨下,溫柔喜慶,幻化無窮。這里可賞森林參天古木,可觀北國獨特風光,親身體驗大森林的神秘和林海雪原的意境。登山游、休閑游、溯溪游、探險游、森林浴、雙板滑雪、雪圈滑雪、雪地摩托、冰上碰碰車、冰上自行車等,能極大滿足不同年齡、不同愛好、不同品位的旅游者需求。
雪村穿越
嬉雪
滑雪
原始森林
滑雪圈
穿林海、跨雪原
這里盛產人參、靈芝、猴頭、刺五加、五味子等多種珍貴中草藥,出產刺嫩芽、黃瓜香、蕨菜、大葉芹等十幾種山野菜、還有冷水魚,林蛙等珍貴食材,獨特的飲食文化亦吸引八方游客前來品嘗,住進老鄉家,坐在火炕上,吃著山野菜,大鍋燉的山林雞,木耳蘑菇,喝著泡著五味子、刺五加、人參、靈芝威虎山小燒酒,真正體會一下地道的關東風情。
燉河泥鰍
刺嫩芽
黃瓜香
自從2014年4月1日停伐政策實施后,衛星林場從生產木材的主戰場,到如今發展旅游的排頭兵:“威虎山雪村”,這里的伐木工人放下斧頭鋸在這片祥和的土地上,做著產業轉型、思維轉化的“加減法”, 實現了產業轉型的華麗轉身
威虎山雪村賓館
“威虎山雪村”積極鼓勵扶持林場職工發展家庭旅館,借助旅游產業轉型轉崗,增收致富。現在林場已發展家庭旅館20多家,接待能力達300多人。有些村民為讓自己家接待更多的客人,想“接房添瓦”,“村長”會不斷做村民的工作“雪村要想發展好旅游事業,必須保持她‘原汁原味小山村’的原生態本色,不能搞盲目的商業化擴張”。柴河林業局還組織大家進行的旅游服務、管理技能培訓。使林場的職工和村民能更快適應環境的轉變提升服務能力。
民宿一
民宿二
馬拉爬犁的帥小伙“歡歡”說:“雖然現在沒有伐木時候賺的多,但工作輕松了,很多生活也十分有樂趣,相信這里會越來越好,游客多了我們的收入自然也就多了”。許多游客來過后都與他們還有“村長”成為了朋友。這里的人們依然保持了最原始的淳樸與熱情,既是這片森林的衛士也是這里冰雪資源的捍衛者。
這里的雪對曾經的伐木工人來講是最頭疼的事,大雪封山想出門都難,如今這雪已然成了一筆筆財富的來源,曾經的工作枯燥乏味,放下了斧頭鋸當起導游、滑雪教練日子輕松又愉快,他們戲稱陪游客一起“玩雪”就把錢掙了。
如今威虎山雪村以其原生態自然景觀吸引了眾多游人,原生態的雪景、淳樸的民俗、美味的農家菜,形成了林海雪原獨具特色的鄉村冰雪文化,林區人民用自然之美征服了天下游客,也時刻感恩著自然的饋贈。
二、威虎山國家森林公園冰雪旅游發展的有利條件
“威虎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黑龍江東南部的牡丹江畔,張廣才嶺的東麓,這里地處北溫帶,氣候四季分明,春季山花爛漫,夏季清爽宜人,秋季五花山色、冬季飛雪漫天,“威虎山國家森林公園”占地4148平方公里,南北綿延百里的蓮花湖貫穿其中,公園里共有“威虎山雪村”、“蓮花湖二道灣”、“威虎山九寨”和“威虎山天池(在建)”四大景區,在冬季旅游方面是以“威虎山雪村”景區為龍頭,帶動蓮花湖二道灣冰上旅游(133平方公里)、威虎山九寨紅色文化旅游活動,景區含蓋了“穿林海跨雪原”雪上運動、溪流冬捕活動、冰瀑冰湖體驗活動、紅色歷史文化和東北民俗文化等諸多冰雪旅游主題。
威虎山國家森林公園發展冰雪旅游具備的有利條件,一是在區域方面:景區位于哈爾濱-牡丹江-綏芬河冬季旅游熱線上,這里有著名的“哈爾濱-亞布力-雪鄉”白金冰雪旅游線路(南環線:包括哈爾濱、亞布力滑雪度假區、雪鄉、鳳凰山),而威虎山雪村就是另一條冰雪旅游線路(北環線:包括哈爾濱、亞布力滑雪度假區、虎峰嶺、威虎山雪村、橫道虎園),二者與亞布力距離相同,位置一南一北,風格互補。二是在政策方面: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將“哈亞雪”列為黑龍江的冬季冰雪旅游的重中之重,黑龍江森工擬將張廣才嶺區域內的旅游景點、旅游資源進行整合,以亞布力滑雪度假區為核心,將周邊的雪鄉、威虎山雪村、鳳凰山、虎峰嶺、橫道河子、鏡泊湖都納入到旅游集團中來,利用智慧景區建設、一卡通服務和區域一體化旅游交通,來抱團取暖、做大做強,形成規模優勢。第三是交通方面:哈爾濱至牡丹江的高鐵客專在2018年建成通車,亞布力機場也在修建之中,連接威虎山雪村與亞布力的虎衛公路今年也將通車,景區距省會城市哈爾濱、牡丹江機場的交通時間都縮短至2-3小時之內,極大地增加了景區的可入性。第四是在景區文化底蘊方面:“威虎山國家森林公園”是紅色經典故事《林海雪原》的發祥地,是革命京劇《智取威虎山》的故鄉,偵察英雄楊子榮在這里與頑匪斗智斗勇,抗日名將周保中在這里與敵人浴血周旋,“威虎山”在全國具有廣泛的影響力,深入幾代人的記憶,挖掘和唱響這個紅色文化主旋律,有利于樹立景區的形象。
三、威虎山雪村冰雪旅游的發展基本情況
威虎山雪村始建于2014年,位于“威虎山國家森林公園”的西南角,距亞布力滑雪度假區僅92公里,距離牡丹江112公里,經過兩年運營和改造升級,威虎山雪村獨具特色的冰雪旅游資源的得到了良好的開發和利用,除了原生態如畫的美景讓人流連忘返,雪村豐富的冬季娛樂項目也在逐年遞增,在原有的初級滑雪、雪圈滑雪、馬拉爬犁、雪地越野、雪雕制作、雪地摩托、冰上碰碰車等娛樂項目的基礎上,還增加了“森工林區生產機械設備展示區、北方動物觀賞區、東北民俗體驗區、極地生存體驗區等,這些將從不同角度和側面展現雪村原始自然景觀風貌,體現威虎山林區獨具特色的滄桑美、純凈美、空曠美、色彩美、動態美,為游客提供了諸多選擇的空間和精彩的冰雪體驗;在基礎建設方面,威虎山雪村景區內已經做到了“五線下地”,即上水、下水、供熱、供電、互聯網等管網都已埋入地下管道之中,還雪村一個原始質樸的天空,雪村還將林場原有的辦公區改造成了初級的服務中心和賓館,為到訪的游客提供服務,林場原住民還興辦起了47家民宿型的家庭旅館,充分展現出東北林區小山村的原始風貌。
威虎山雪村景區自2014年12月營業以來,影響力不斷擴大,從每年不足萬人,到現在已經翻了幾番,游客群體遍及全國24個省市,特別是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等省份的游客最多,占游客總量的35%,民宿經營者漸入佳境、收入頗豐。
四、威虎山雪村的下一步發展計劃
威虎山雪村總體規劃面積為:占地2.1平方公里,含威虎山雪村核心區(0.2平方公里)、滑雪場、冰雪體驗區、南、北綜合服務區、虎衛公路沿線服務設施等。
威虎山雪村基本定位為:“原汁原味的小山村”,展現的是原汁原味的威虎山紅色歷史文化和東北林區生產和民俗文化。
威虎山雪村建筑規劃原則為:以現有“威虎山雪村”為核心,服務性建筑設施在威虎山雪村核心區外的南、北兩側分別建設。在“威虎山雪村”核心區內不再進行新建房屋,對原有建筑要修舊如舊,適當調整建筑布局及外立面,從威虎山雪村向外,雪村核心區與南、北服務區之間要“留白”,保持自然荒野狀態。在“視線”之內不允許有任何其它風格的建筑物,“視線”之外的建筑物,要嚴格按冬季自然天際線、樹冠線確定層高,不得破壞威虎山雪村“原汁原味的小山村”的原始質樸風格。
近期具體規劃為:
1、在新建基礎服務設施方面:建設南北綜合服務區(含南北生態停車場、車庫、游客服務中心、南北賓館)、供熱洗消中心、污水垃圾處理轉運場、供熱供電管線、滑雪場服務大廳、滑雪場賓館、智慧景區基礎設施(含無線通訊、公共WIFI、安全監控、網絡售驗票、景區服務推送等),需要占地0.12平方公里左右。
2、在威虎山雪村核心區進行修繕改造方面:更換原有房屋棚蓋(防漏),室外保溫與外立面、門窗復舊,室內電氣線路、上下水,供熱、衛生間改造,籬笆、倉房、柴垛布局,亮化工程等。
3、在交通方面:景區內計劃設置三種觀光線路,一是環保觀光車運行線路,二是馬拉爬犁觀光線路,三是森林小火車觀光線路,以環保觀光車為主。景區與外部交通主要是修建和升級虎衛公路,打通與亞布力滑雪度假區的連接,升級柴雙公路、釣衛公路,確保牡丹江方向游客的可入性,確保冬季交通安全。
4、在旅游項目設置方面:改變以往觀光旅游模式,增加參與體驗項目,除傳統冰雪運動項目外,增加極地冰雪體驗區(挖雪洞、建愛斯基摩人雪屋、做冰燈等)、冰河冬捕活動(徒步或雪地摩托越野,在冰河捕雪蛤及雪地戶外就餐等),蓮花湖冰上活動(冬季冰上捕魚、釣魚、冰上卡丁車、冰上汽車拉力賽,冰上雪圈等)。
作者 鄭吉林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