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松山戰役舊址,目瞻娃娃兵之震撼
七律 - 平水韻
松山戰役史留痕,遺址群雕英烈園。
娃子兵魂昭日月,少年壯志貫乾坤。
硝煙已散人猶在,炮火雖消記憶存。
莫忘當年英勇事,警鐘長震捍軒轅。
2025元旦書
編輯:探訪松山戰役舊址感懷詩注
首聯:松山戰役史留痕,遺址群雕英烈園。
松山戰役,作為抗日戰爭時期的一場重要戰役,其歷史意義深遠,不僅在軍事上有著重要的戰略地位,更在民族記憶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遺址處,群雕林立,每一座雕塑都仿佛是一位英勇的戰士,靜靜地訴說著那段崢嶸歲月。這些雕塑不僅是對英烈們的緬懷,更是對后人的一種鞭策,提醒我們勿忘歷史,珍惜和平。
頷聯:娃子兵魂昭日月,少年壯志貫乾坤。
這里的“娃子兵”指的是松山戰役中七千余名年齡小的9歲、大的15歲卻毅然決然走上戰場的娃娃兵。他們雖然年幼,但胸中卻懷揣著保家衛國的壯志豪情。他們的精神如同日月般光輝照耀,他們的勇氣與決心撼動了天地,氣貫乾坤展現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勇于抗爭的偉大精神。這一聯通過對比“娃子”與“日月”、“少年”與“乾坤”,強烈地表達了這些娃娃兵的英勇與偉大。
頸聯:硝煙已散人猶在,炮火雖消記憶存。
隨著時間的流逝,松山戰役的硝煙早已散去,戰場上的炮火聲也已沉寂。然而,那些曾經參與戰役的士兵,他們的身影依然在我們的記憶中揮之不去。他們的英勇事跡,他們的犧牲與奉獻,成為了我們民族歷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一聯通過“硝煙已散”與“人猶在”、“炮火雖消”與“記憶存”的對比,深刻地表達了歷史雖然過去,但記憶永存的主題。
尾聯:莫忘當年英勇事,警鐘長震捍軒轅。
尾聯是對全詩的總結與升華。它提醒我們,無論時代如何變遷,我們都不能忘記當年那些英勇的戰士們所做出的犧牲與貢獻。他們的精神是我們民族的瑰寶,是我們前進道路上的動力源泉。同時,這一聯也寓意著警鐘長鳴,提醒我們要時刻保持警惕,捍衛我們的國家和民族尊嚴。這里的“軒轅”不僅指代中華民族,更象征著一種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整體感悟:
這首詩通過探訪松山戰役舊址的所見所感,深情地頌揚了那些為國捐軀的英烈們。每一聯都蘊含著深厚的情感與哲理,既表達了對歷史的緬懷與敬仰,又寄托了對未來的期望與警醒。它提醒我們,要銘記歷史、珍惜和平,更要繼承和發揚那些英勇無畏、勇于擔當的民族精神。在2025年的元旦之際,這首詩無疑是對過去的一種致敬,也是對未來的一種期許。
圖中遠征軍娃娃兵名字叫李占紅,貴州人,當時只有13歲。此人目前仍在世,據本人講,他就是9歲時入伍的。
書法、攝影:劉尚林
編發:王克力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