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西北角,有一片占地1500公頃的后海灣濕地(1995年列入拉姆薩爾國際重要濕地),香港米埔自然保護區就位于這片濕地中。在寸土寸金的香港,這片具有豐富生物多樣性的綠,顯得尤為珍貴。這兒不僅是野生動植物的天堂和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上遷徙鳥類的必經之地,而且創建了一個享譽中外的濕地研究、管理和守護人才培訓中心。如今,已經有一撥撥受訓人員從這里走向祖國內地和東南亞各國,成為當地濕地保護的重要力量。
WWF香港分會與國家林業局攜手創建濕地培訓項目
提到這個培訓中心及其在濕地人才培養中作出的卓越貢獻,人們自然會想要知道它的前世今生。
建立和管理濕地保護區或濕地公園是一項艱巨工程,涉及多領域的知識、技能和經驗。因此,《關于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簡稱《濕地公約》)第四條特別呼吁:各締約國應加強培訓能勝任濕地研究、管理和管護的人員。
1983年以來,世界自然基金會(WWF)香港分會一直管理著香港米埔自然保護區,并開展了大量環境教育活動,積累了豐富的濕地管理和環境教育經驗。在有效管理濕地生境和開展環境教育方面,米埔自然保護區已經成為全球公認的最佳實例之一,成為濕地環境教育的榜樣。
從1990年開始,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香港)就與國家林業局合作,在香港米埔自然保護區為中國內地的濕地保護與管理工作者提供培訓,分享濕地管理和環境教育理念、原理、技術和經驗等。
濕地培訓項目在米埔落地生根,影響力日益擴大,不僅向中國內地而且向東南亞各國開放培訓。
國家林業局每年都派遣相關部門的人員前往米埔,參加濕地管理培訓和研討,并對培訓的組織、內容和方式提供指導。各省市林業廳(局)也會組織濕地保護管理人員,到米埔接受培訓。
觀察濕地生物多樣性
整合多年培訓經驗讓課程設計有的放矢
培訓班一般只有8天甚至更短。怎樣才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讓學員滿載而歸?
在整合多年濕地培訓項目經驗和成功因素后,濕地管理培訓項目確定了4項關鍵目標:讓學員深入了解濕地生態系統對人類和野生生物的價值;提升學員在濕地保護、管理和環境教育等方面的技能;以香港米埔自然保護區和內后海灣拉姆薩爾國際重要濕地作范例分析,示范如何進行濕地管理,如何推行環境教育項目;為學員提供機會,互相交流有關濕地保護、管理和環境教育的經驗、技巧和知識;培訓人員實地考察學員管理的濕地,為有效管理提供具體的技術建議。
接受培訓的人員有自然保護區或濕地公園的管理人員、主管濕地及自然保護的政府管理人員、環境教育工作者、自然保護區或濕地公園的規劃設計人員、濕地和自然保護的研究和監測人員,其他與濕地保護相關的人員。
考察米埔自然保護區
針對不同的對象,濕地管理培訓項目將培訓分為兩個類別——濕地管理培訓班和考察班。
根據參加者的知識背景和工作性質來決定每期的培訓內容和重點,全面配合參與者的工作需求和職能要求。主要培訓內容包括:濕地基礎知識、濕地管理的原理和方法、濕地監測和研究、學生的環境教育、公眾的自然導賞/生態旅游、濕地恢復方法、濕地保護區/濕地公園規劃設計、濕地管理規劃-管理計劃制定等。
培訓人員以及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其他員工會實地考察項目學員所管理的濕地,在棲息地管理、環境教育和生態調查等方面為學員提供技術支持。
老師介紹保護區管理設施
課堂教學與實戰結合讓學員活學活用
經過多年的歷練,項目積累了先進的濕地管理和環境教育經驗,形成一套自己獨特的培訓“秘訣”。
米埔培訓項目將針對性極強的課程與密集的實戰訓練相結合,每上完一個內容的課,都讓學員立即動手訓練,比如制訂濕地管理規劃、策劃生態旅游導賞項目等。通過實地考察香港境內受保護地區,學員可以體驗不同的管理策略、技術和環境教育設施,供今后建設和管理濕地參考。在管理規劃和項目設計練習中,培訓老師以學員自己所管理的地點作為案例,來幫助學員制定濕地管理大綱,并為學員提供互動交流和建立聯系的機會,為開展進一步的合作奠定基礎。
觀鳥
過去4年,219名學員對問卷調查的反饋結果顯示,他們在培訓中學到的知識和技巧中,應用最多的項目是環境教育(68%),其次是濕地管理規劃(65%),再次是濕地恢復(64%)。這么高的應用程度,足以說明這樣的培訓對實踐、對提高學員管理能力和實現保護目標,非常重要。
米埔自然保護區及區域濕地項目主管文賢繼博士說,管理人員的能力和水平是決定一片濕地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我國的濕地面積大,要保護和有效管理好這些濕地,需要一大批具有濕地保護和管理專業技能的人員。盡管濕地管理的原理和技術可以通用,但是,每片濕地的地理位置、水文條件、社會經濟狀況、保護對象、管理模式等,都不完全相同。因此,學員需要將所學到的知識和技巧本地化,以適合本地的情況,切忌生搬硬套。
這個培訓項目非常重視利用案例分析,啟發和指導學員將所學知識和技巧融會貫通,一步一步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挑戰。
考察紅樹林多樣性
學員從米埔走向祖國內地和東南亞
在過去的20多年里,從米埔濕地管理培訓班走出去的學員已超過4000人。這個項目被公認為中國甚至亞洲濕地管理培訓項目中最優秀的項目。這種培訓除了惠及基層濕地保護工作者,還有許多是政府部門的管理人員,在培訓中他們彼此分享濕地保護經驗和技能,在實踐中他們將所學和經驗不斷推廣,發揚光大。
參加培訓的上海崇明東灘鳥類自然保護區的學員說,米埔保護區先進的管理理念、完備的法律規范、創新的環境教育模式、專業的資源監測調查、成熟的志愿者服務模式和科學的鳥類棲息地管理模式,給予他們新收獲和大啟發,為崇明東灘鳥類自然保護區管理帶來了許多創新管理手段和教育方式。他們正在借鑒米埔自然保護區的經驗,探索實施進入自然保護區“通行證”管理制度、科學規劃設計管理鳥類棲息地等。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