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療法是一類獨立的、體系完備的自然療法,目前已發展出法系、德系和英澳系等不同流派。法系側重于醫療保健,芳香療法屬于法國醫療范疇;英澳系不太關注醫療功能,更加側重美容保養;而德系強調身、心、靈的整合,講究玄之又玄的“能量”,這也許讓國人對以嚴謹著稱的德國人大跌眼鏡。
在第四次森林療養師集中培訓中,我們邀請了著名芳療師賴沛文先生,以法系芳香療法為重點,為學員講授了三節入門課。我們期待為學員打開一扇窗,將來能夠將芳香療法的一些手法應用于森林療養,不斷創新森林療養的形態。聽了賴先生的課,我們感想很多,有兩點感受一定要拿出來和大家分享。
“再美好的東西也會有人不喜歡”
賴先生讓學員依次聞尤加利、加州甜橙、佛手柑、依蘭等幾種精油,每聞過一種精油,都會詢問大家是否喜歡。我粗略統計一下,每種精油總是有超過25%的人說不喜歡。接觸森林療養之后,我知道個體之間存在差異,但是如此之大的差異,還是讓我驚詫不已。對于芳香療法來說,氣味是最重要的作用機制,如果不喜歡精油氣味,芳香療法也難以發揮作用。個體差異大,這是所有替代療法面臨的共同問題,森林療養也不例外。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森林,甚至有些人壓根不喜歡森林。所以森林療養師要及時觀察出這種端倪,合理做出安排,不能勉強體驗者,也不要為難自己。
“陪伴”勝過“花言巧語”
在講授芳香撫觸手法時,賴先生要求學員做到“不判斷、不評價、不分析和不下定義”,強調“無條件付出是愛,無條件接受也是愛”,這兩點同樣適用于森林療養。森林療養是基于森林資源的一種增值服務,不僅需要技術手法,更需要一些服務精神。比如,如果體驗者向我們傾訴,我們不應該抱有憐憫心態,更不能說出“你好可憐啊”之類的話;也許體驗者蓬頭垢面就來到森林,我們也不應該皺一下眉頭。森林療養師不要對自己的手法過于自信,實際上我們“治愈”不了任何人,有時我們能做的只是簡單“陪伴”。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