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中旬,作者來到黑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參加了由環境保護部組織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評估,同時也對保護區進行了一次短暫的實地考察。黑茶山保護區處于山西省最為偏遠的呂梁山區,行政隸屬呂梁市興縣范圍,涉及興縣的東會鄉、固賢鄉、交樓申鄉及蔚汾鎮4個鄉鎮,雖然名稱中帶有黑茶二字,其實并不產茶。保護區始建于2002年,由山西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2012年經國務院批準晉升為國家級,是山西省最年輕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之一,總面積24415公頃,其中核心區10728公頃,緩沖區6718公頃,實驗區7969公頃。由于正好處在暖溫帶落葉闊葉林與溫帶草原交錯區,黑茶山保護區內山高林密,是晉西北低山區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也是褐馬雞、金錢豹、原麝等珍稀動物的理想家園和避難所,具有極其重要的保護價值。短暫的停留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隨筆記下,整理成此文,希望藉此能讓更多的人認識黑茶山,進而能夠關心和保護黑茶山。
建區時間短,各項管護設施尚在建設中
我們從太原出發,沿西北方向驅車140公里,2個多小時車程,首先到達嵐縣。我們都覺得很奇怪,黑茶山保護區完全位于興縣境內,為何保護區管理機構卻放在相鄰的嵐縣呢?聽了保護區王永琳局長的介紹后,我們才恍然大悟,追溯下黑茶山保護區的前世今生,會發現,原來1979年成立的山西省黑茶山森林經營局,即現在的山西省黑茶山國有林管理局,也是黑茶山保護區的上級主管部門,駐地就在嵐縣,作為山西省國家級保護區的新兵,黑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直到2013年才剛剛成立,為了相關工作的協調性,保護區管理局辦公地點也就準備設在了嵐縣縣城。
評估中看到,保護區在縣城的管理局辦公基地還正在選址階段,即將建設,目前管理人員主要在位于興縣東會鄉的中心管理站辦公,6個一線管理站也正在建設中,其中段家灣管理站主體已經完工,開始進入內部裝飾階段。盡管基礎薄弱,但黑茶山保護區邊界范圍清晰,保護區管理局已經設置各種宣傳標牌150余塊,并與當地政府成立了“聯防聯護機構”,實行領導包片、干部包村、黨員群眾包山頭,一線管護員駐站包片管護的管理模式。特別是在防火特險期都要到轄區各村莊召開“護林防火動員大會”,與每一戶村民簽訂“防火協議”,基本實現了自然資源的有效日常管護。
保護區周邊的山體
黑茶山主峰
西會村的中心管理站(保護區供圖)
建設中的段家灣管理站
保護區界碑
“四八”烈士紀念館
保存完好的溫帶森林——褐馬雞的樂園
我們站在黑茶山保護區實驗區的高地上,遠處群山連綿,對比保護區內外的植被,能清晰的看到郁郁蔥蔥的黑茶山主峰及附近的植被明顯更加茂密,而保護區外的植被覆蓋率明顯要低很多。山坡上油松、山楊、青楊、白樺、虎榛子灌叢、繡線菊灌叢和黃刺玫等生長良好,大面積保存完好的溫帶森林成為眾多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的樂園。黑茶山保護區由于獨特的地理區位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我國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褐馬雞(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的中心分布區之一,也是山西省褐馬雞分布的最西端。保護區建立后,加強了對褐馬雞種群及棲息地的保護,種群數量恢復較快,經初步調查,目前保護區內褐馬雞數量已經達到1500多只。
可惜我們來的時機不巧,由于尚未下雪,林中精靈褐馬雞還躲藏在高海拔的山林中,我們也很遺憾沒能在野外一睹芳容,但從保護區利用固定架設的紅外線觸發相機在野外拍攝的照片上,終于看到了它那雍容華貴的倩影。實地考察中,褐馬雞沒看到,但它在冬季最重要的口糧卻看到很多。在黑茶山保護區低海拔灌叢區域,幾乎隨處可見果實累累的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長滿金黃色或紅色小果的沙棘是胡頹子科的一種灌木或小喬木,適應能力很強,耐貧瘠和干旱,在黃土高原常長成2~3米的灌木,但在西藏和新疆的很多地方卻可以長成巨大的喬木,成熟的果實不僅好看,更富含豐富的維生素C和糖分,種子富含油脂,并且可以長時間保留在植株上而不腐爛變質,在大雪封山的冬季,褐馬雞下山覓食,這些沙棘果可是褐馬雞的最重要食物。我們也嘗了嘗這些誘人的沙棘果實,一股濃郁而清新的果酸味,十分提神,真不愧是“維C之王”。
黑茶山主峰
褐馬雞的生境
紅外相機拍攝的野生褐馬雞(保護區供圖)
野生褐馬雞(保護區供圖)
褐馬雞冬季食糧-沙棘果實
褐馬雞冬季食糧-紅色的沙棘果實
豐富的溫帶植物多樣性
考察中,我們拍到了很多美麗的野生植物,充分感受到了黑茶山保護區豐富的溫帶植物多樣性。時值深秋,開花的植物并不多,但高大的紅蓼(Polygonum orientale)以及路旁隨處可見的香青蘭(Dracocephalum moldavica),都給秋季的黑茶山帶來了一抹亮色。秋季是收獲的季節,各種野果自然是少不了的,除了鮮艷的的沙棘外,多種色彩誘人的野果也讓我們眼前一亮,如成熟的甘肅山楂(Crataegus kansuensis),作為野山楂家族的成員之一,個頭雖小,知名度也不高,但紅色的小果卻充滿誘惑,還有如同紅寶石一般的蔥皮忍冬(Lonicera ferdinandii)果實,在陽光照射下晶瑩剔透。圓溜溜的烏頭葉蛇葡萄(Ampelopsis aconitifolia)果實,以及長橢圓形并長有短柔毛的美薔薇(Rosa bella)果實也是秀色可餐。除了養眼的紅果外,兩種鼠李科植物的小黑果也引起了我們的注意。包括這種名為凍綠(Rhamnus utilis)的植物,它的分布范圍其實十分廣泛,從南到北都能發現它的身影,因果實和葉片富含綠色色素,自古就被作為天然綠色染料使用,也因此獲得了凍綠這個生動形象的名字。另一種名叫小葉鼠李(Rhamnus parvifolia)的,外號又叫黑格鈴,可是一位適應環境能力極強的家伙,耐旱耐貧瘠,成熟的小黑果既能入藥,也能作為野果食用,酸甜可口。
蓼科-紅蓼
唇形科-香青蘭
薔薇科-甘肅山楂
忍冬科-蔥皮忍冬
葡萄科-烏頭葉蛇葡萄
薔薇科-美薔薇
鼠李科-凍綠
鼠李科-小葉鼠李
評估中,我們還實地考察了保護區內唯一發現的一處青毛楊(Populus shanxiensis)集中分布區,這種長的既像青楊,又像毛白楊,被有些學者認為是二者雜交種的楊樹樹種,模式標本就采集于黑茶山保護區,目前發現僅分布在這里,根據保護區工作人員調查統計,區內青毛楊共有4個種群,胸徑在10厘米以上的個體總共只有227株,分布面積不到2千平米,呈斑塊狀群聚生長。由于數量稀少且分布狹窄,保護區已將這片區域劃為青毛楊科研基地,進行重點保護與研究。
青毛楊集中分布地
青毛楊植株
青毛楊樹干
原住民放牧的羊群
原住民種植的小米
原住民居住的窯洞(供圖:朱彥鵬)
結語
山西黑茶山保護區建區遲、起步晚,目前各項基礎設施較為薄弱,如同一張白紙,但從另一個方面來看,這也可以轉變成黑茶山保護區獨特的優勢,位置偏遠,使得保護區得以遠離開發,基本沒有涉及保護區的開發建設項目,目前只有少量原住民以傳統生活方式居住在保護區內,很多還住在相當原始的窯洞內,從事種植(小米等)和養殖(山羊)等生產生活活動,保護區也未開展相關旅游活動,只有極少數周邊的群眾在節假日自行前來保護區內自駕游。展望未來,在中央和地方高度重視自然保護區事業的背景下,黑茶山保護區可抓住機遇,以更高的要求和規范,科學而有序的建設好各項基礎設施,并依托保護區實驗區內的“四八空難”烈士紀念館紅色教育基地、老區傳統窯洞文化、黑茶山溫帶森林自然景觀和褐馬雞及其棲息地科普教育等特有的旅游資源,將科普宣傳、愛國主義教育、生態保護與旅游觀光相結合,妥善處理好保護與發展的關系。通過逐步提高保護區的知名度與存在感,才能更好的保護好黑茶山這片美麗的土地和褐馬雞等珍稀瀕危物種。
致謝:評估過程中,山西省環保廳徐麗花副調研員、山西黑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王永琳局長等同志給予了大力協助與支持,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朱彥鵬博士和黑茶山保護區管理局為本文提供了部分圖片,在此一并表示感謝。
作者簡介
秦衛華,博士,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自然保護區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從事自然保護區管理研究。
郭柯,博士,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從事植被及植物多樣性研究。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